内容搜索
|
三教五行七情八门九老
三教五行七情八门九老 ![]() 三教九流,五行八作,七情六欲,五花八门,三姑六婆,九老十八匠
三教九流 我们习惯上把人物复杂多样,各种各样的都有,叫做 “三教九流” “三教”指的是:儒教、释教、道教。 “九流”又分为“上九流”、“中九流”、“下九流”。 “上九流”:帝王、圣贤、隐士、童仙、文人、武士、农、工、商。 “中九流”:举子、医生、相命、丹青(卖画人)、书生、琴棋、僧、道、 尼。 “下九流”:师爷、衙差、升秤(秤手)、媒婆、走卒、时妖(巫婆及拐骗)、盗、窃、娼。 【到了后来又有“不入流”,意思是指思想、言谈等不着边际,档次低下,有些像骂人“不是人”的意思。属贬义。 另外还有不时髦。或者不符合场合的语言装束的意思】 五行八作 “五行八作”是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,源起南宋。钱行、粮行、丝行、布行、杂货行,铜器、木器、丝绸、浆麻、腿带、首饰、毡帽、剪锁等,是传统意义具体的“五行八作”。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“团”、“行”、“市”、“作分”等。 “团、行、市”多为商业, “作分”则是工役之人的小手工业。元、明、清至民国,这种“行”、“市”、“作分”(作坊),各行各业仍沿用。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。不同的学术、门派、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。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。 七情,即七种情绪:喜怒哀惧爱恨怜。 五花八门 “五花八门”原指“五花阵”与“八门阵”,是古代军事名称,现在一般比作 各行各业的隐语。 “五花”: 金菊花:比喻卖茶的女人。 木棉花: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。 水仙花:比喻酒楼上的歌女。 火棘花:比喻玩杂技的人。 土牛花:比喻一些挑夫。 “八门: 一门巾:算命、占卦 二门皮:卖草药的。 三门彩:变戏法的。 四门挂:江湖卖艺的。 五门平:说书评弹的。 六门团:街头卖唱的。 七门调:搭蓬扎纸的。 八门聊:高台唱戏的。 以上八门简称:巾、皮、彩、挂、平、团、调、聊。 三姑六婆 对于“三姑六婆”,我们说起来并不陌生,但很少推究它的来源。其实,“三姑六婆”指的是:尼姑、道姑、卦姑、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。其中,尼姑、道姑,是一种身份;药婆、稳婆是一种职业。药婆是卖药的,稳婆乃接生婆。牙婆、媒婆同是为人媒介撮合之行为。其实原本这些人并非都是不良分子,只是由于她们通常不学有术,又深入家庭,容易与良家妇女接触,加上从前的家庭妇女多半愚昧可欺,所以“三姑六婆”诱谝妇女图己私利时,往往连连得手。久而久之,弊端丛生,“三姑六婆”成了人人厌恶的人物。不但“三姑六婆”本身令人不齿,连稍稍与“三姑六婆”有所接触的妇人,都被视作有玷妇德。晚清大儒郑板桥便曾再三告诫家中妇女,不可与“三姑六婆”之流有任何来往。 九老十八匠 九老是过去人们对经验丰富年纪大老者尊称。
山中有三老:砍柴的,打猎的,采药的。 村中有三老:唱戏的,吆车的,种田的。
![]() |